網頁

總網頁瀏覽量

置頂

我工作地方改變了,2015年八月離開台北榮總,到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服務。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小兒常見的腹股溝疝氣

小寶寶今天不太舒服,經常哭哭鬧鬧的。媽媽替他換尿布時覺得有點奇怪,腹股溝怎麼腫腫的。看醫生時,醫生認為是疝氣,最好開刀治療。媽媽想小孩還小,適合開刀嗎?可不可以等大一點再說?可以用吃藥打針來治療嗎?

疝氣是器官或組織進入不正常的位置的一種疾病,因腹股溝疝氣(或稱為鼠蹊部疝氣)是最常見的疝氣,所以一般叫「疝氣」就是指腹股溝疝氣。其他位置也會發生的疝氣,但發生率都比腹股溝疝氣少,例如臍疝氣、股疝氣、橫膈疝氣‧‧‧等。腹股溝疝氣也即俗稱之「脫腸」,男女都可能會發生,但以男生較常見。常有人以為女生不會得疝氣,其實女生也不少,男女比例約為 5: 1。不管是成人或兒童,腹股溝疝氣都是很常見的外科疾病。疝氣手術也是小兒最常實施的外科手術。

造成疝氣的原因是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期間兩側腹股溝的腹肌會有一小開口,稱為「內環」。在胎兒發育時,男生的睪丸就是經此開口由腹內進入陰囊的。女生則有一韌帶經此開口由腹內延伸到恥骨附近。大部份嬰兒出生後此開口會封閉或關緊。如果此開口沒有封閉的話,腹內器官就可從此凸出,形成疝氣。最常凸出的內臟是小腸,女生有時凸出的是卵巢。兒童的疝氣雖然不一定一出生就有症狀,但就原因而言,仍可說是先天性的毛病。

疝氣的診斷不困難,通常簡單的用眼觀查、用手觸摸就可確定,僅少數不明顯的疝氣需要其他檢查的幫忙,例如使用超音波等。較明顯的疝氣平常就可看到腹股溝處的鼓出,站立時尤其明顯。較小的疝氣平常可能沒有症狀,但如腹部用力,例如在哭鬧、解便、運動時,腹股溝或陰囊會鼓出軟軟的一團 (圖一),有時還延伸至陰囊或陰唇,往往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通常不會痛。有時左右陰囊大小不對稱。女生的疝氣較不明顯,故常被忽略。有些不太明顯的疝氣,平常父母可能沒有注意,而是在兒童健康檢查發現的。

左側疝氣


疝氣也常與陰囊水腫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些差異的。疝氣是腹內的器宮鼓出來,陰囊水腫則是腹內的腹水流出來,但兩者都是因為腹壁上那小洞惹麻煩。陰囊水腫的洞較小,所以有自癒的可能。

大部份的疝氣衹是腹股溝或陰囊腫大,沒有其他症狀。較大的疝氣可能有腫漲的不適感。疝氣經常壓迫在睪丸及其血管、輸精管,雖沒有明確的數據說會影響睪丸發育,但總不是一件好事。疝氣可能發生箝頓,即所謂「箝頓性疝氣」。箝頓性疝氣是腸道或卵巢卡在小洞中,無法退回,且越卡越緊,影響血液循環,原來不會痛的疝氣會變得又腫又痛。病人還會因腸阻塞而有嘔吐、脫水、休克等情形。時間久了,腸道因缺血而壞死或穿孔,造成腹膜炎。據統計,約有4%的箝頓性疝氣會需做小腸切除,如不馬上處理,會有生命危險的。小小的疝氣也會有嚴重的後果,不可掉以輕心。

疝氣通常不會自癒,必須手術才能根治,目前沒有藥物或其他非手術的方法治療。有人認為疝氣平常不痛不癢,為甚麼要挨一刀呢?因為疝氣最可怕就是發生箝頓,手術目的之一就是要預防箝頓性疝氣。疝氣手術通常可以門診方式進行,相當安全。手術就是把疝氣的通道縫合起來,稱為高位結紮。兒童疝氣手術後的復發機會極小,在有經驗的醫生操刀下,機乎不會復發的。

有過一側的疝氣,再得到另一側的疝氣機會比一般人高多了。對側的疝氣機會約10-15%,換句話說,一百個開過一側疝氣的人,有十多人會因另一側疝氣再次需要手術。這種情形在年幼的女生尤其常見,因此有些醫生會建議兩側同時手術,以免後患。目前也可在一側手術時用腹腔鏡檢查對側,如對側也有疝氣的跡象,就可同時治療。

箝頓性疝氣的治療就比較麻煩了,如剛發生箝頓,時間不太久的話,熟練的外科醫師通常可以將疝氣的內容物推回腹腔內,再觀察病人有無器官壞死的情形。手術通常安排於四十八小時後,此時局部腫脹的現象已比較消除,病人之情況亦較為穩定,手術較為安全及容易。如不能把疝氣推回,或已發生腸壞死、腹膜炎等併發症時,就必須冒較大的危險緊急手術了,萬一是三更半夜或假日,找不到適合的外科醫生或麻醉醫生就更糟了。

箝頓性疝氣大多發生在年紀小的幼兒,而且幼兒因無法適當表達疼痛而經常延誤醫治,所以以此觀點看,年紀越小的疝氣越要趕快開刀 (與一般想法相反)。由於目前小兒麻醉的技術進步,所以家長不必擔心,不要認為小孩太小,經不起麻醉和手術,而延至發生併發症才來求醫,反而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