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學童體檢時間,就會有不少家長憂心地帶著小朋友來門診,說體檢發現有血尿現象,該怎麼辦?明明看來是正常尿液,為甚麼說有血尿呢?
血尿就是尿中有血。依血量的多少,可分為肉眼可見的血尿或僅顯微鏡可見的血尿。肉眼可見的就是指尿中出現血色、茶色或霧狀等不正常的外觀;僅顯微鏡可見的血尿在外觀上可以是正常的尿液,但用顯微鏡檢查則可發現尿中紅血球數目超出正常,又可稱為"潛血",所以血尿,也有可能是外觀正常的。
較嚴格的"血尿"定義是連續三次的尿液檢查時,每次相隔一星期以上,在高倍顯微鏡下,每視野中有5個以上紅血球。
簡單的尿液的檢查(包括學童體檢),通常是用試紙比色的方法,一支試紙常可用來偵出多種尿中的成份,例如酸鹼度、葡萄醣、蛋白質等等,當然也包括了血液,其結果是用"-"(沒有)、"+/-"(可能有)、"+"(有)、"++"(有不少)及"+++"(很多)等表示。
在醫院或診所進一步的檢查是用顯微鏡檢查,可計算出紅血球、白血球及其他細胞的數量,並觀察各種血球及細胞的外觀。有時根據血球細胞的外觀,可以進一步診斷血球的來源。
尿液中的血,可能來自腎、輸尿管、膀胱或尿道;一般而言,從腎臟內部出的血,因經過腎小管、腎小球等組織,部份紅血球血被破壞,釋出血紅素,所以尿液會變成茶褐色;如在輸尿管或膀胱出來的血,尿就則呈現紅色了。尿中如有血塊,通常也是輸尿管以下的尿道出來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