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是甚麼東西?就是包著龜頭上的一片皮。包皮在懷胎三至五個月時開始生長,背側包皮長得較快,隨後腹側的包皮才慢慢追上把整個龜頭包住。此時包皮的內側表皮與龜頭表皮是黏在一起的,這現象往往在出生後仍然如此,所以大部份兒童的包皮是緊緊包著龜頭的,這現象叫做包莖。衹有少數兒童龜頭能像大人一般自由露出,所以兒童有包莖現象是蠻正常的。據統計,新生兒有包莖現象為90%,一歲時為50%,四歲為10%。換句話說,包莖現象通常會隨年齡長大而消失,而且大部份有包莖的兒童是沒有其他症狀的。
有些小朋友有包皮"垢"的問題,此時可隔著包皮隱約看到或摸到白色小硬塊。包皮"垢"是因為包皮內側與龜頭粘黏在一起,換句話說,這些小朋友因有包莖現象,故一些細胞殘骸、油脂等分泌物積在包皮及龜頭之間無法排出而形成"垢"。 "垢"並不是很適當的用字,因為包皮"垢"其實並不是很髒的東西。包皮"垢"本身不會造成問題,等龜頭完全出頭,它也就出來了。
包皮垢 (箭頭所指) |
另一個包皮常見的困擾是包皮開口狹窄。狹窄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因長期發炎引起包皮開口粘黏而狹窄。包皮開口狹窄的症狀是小便時包皮會像汽球般鼓起,然後才慢慢解出,小便較細或是小便後還會滴出一些尿液,弄得內褲髒髒的。
包皮開口狹窄 |
包皮有用嗎?有用,可以保護細嫩的龜頭,尤其在嬰幼兒容易發生尿布疹的時期。所以如非必要,不必割包皮。甚麼時候要割包皮呢?就是上文所說包皮製造困擾的時候。例如包皮常常發炎(請參考其他文章),雖經泡溫水、擦藥等仍沒有效時可考慮割包皮。包皮開口太小,經常弄髒內褲,也可考慮。包皮真得太長而且引起濕疹時,也可考慮。如果包皮都沒有造成麻煩,照理說是不必割的,或最少在兒童期不必割。
有沒有人不適合割包皮的?有。常見的就是隱藏式(或埋藏式)陰莖的小朋友(請參考其他文章),這些小朋友的陰莖外觀很小,其實大部份陰莖藏在脂肪層下,包皮因而給別人一個太長的錯覺,如果不幸割了包皮,包皮就太短了。尿道下裂的兒童(請參考其他文章),也不可割包皮,因為包皮是很好的修補尿道下裂的材料。
小小的一片包皮,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學問呢?